“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这是曾国藩送别九弟曾国荃时的一句诗,现在也成为很多企业家的座右铭,时时告诫自己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里保持一颗冷静的平常心,客观的看待市场的机遇和风险,不盲目的跟风、攀比,坚持做与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相匹配的事,正心跬步、行稳致远。
1536546326303cb9babaca6.jpg
随着大量PPP项目建设进入到中后期,部分项目逐渐进入运营期,除掉那些披着“PPP”外衣的项目,建筑企业手头真正的运营类项目数量不少、类型繁多。如何做好运营,把手头的“烫手山芋”安全的转化为长期的“现金奶牛”是摆在管理者案头的大课题。与不少企业管理者有过关于此话题的专门探讨:信心满满者有之、忧心忡忡者有之、且行且看者有之……,作为旁观者,想先罗列业内担心比较多的问题,至于如何有效的解决,可能需要集国家、行业、企业管理者、学者们的共同智慧。
1. 政策不确定,预期风险大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关于PPP的政策风向明显偏紧,控制风险的举措在强化,我们看到不少的项目被暂停、出库,部分在施项目预算额不断削减。从侧面了解到一些项目虽然预算金额或者框架协议金额很大,但转化为营收或者施工产值的比例在不断降低,部分大型企业也逐步在终止一些风险较大的PPP项目(某二级单位就计划终止近十个项目,按每个项目前期投入5000万计算的话,这是一笔巨大的沉没成本)。
另外,高层已明确表示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原来一些“摸着石头过河”时的政策和指令可能会调整,而企业在“政企关系”、“银企关系”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这就更加剧了企业对政策不确定性的预期风险。
2. 任期考核制,远近难平衡
政府官员及大型国企的任期制及任期考核制注定难以平衡近期及长期的发展,前段时间就有高级官员列出数据说明中国的地方债远超公布的金额水平,而且相当多的地方政府在短期内无法偿还债务,甚至连利息支付都成问题。试想下,在主要领导及对应部门领导频繁调任以后,谁能确保合同的履约能无缝衔接?再设身处地的假设下,你作为某个任期的领导,是将有限的财政预算支付在前任的“政绩工程、民生工程”上,还是更多的投入自己的任期政绩?若非国家层面的考核评价做实质性修正(我们欣喜的看到已经有了相当的改变)及法制的完善、契约精神的培育,这个问题将一直是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3. 取费不健全,付费未习惯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免费的或者便宜的产品和服务,然而很多时候“免费的就是最贵的”。为了不交过路费而绕道走路况差的公路导致车耗及油耗成本高于过路费;由于都不愿意支付污水处理费而使用不达标水资源导致健康问题等。另一个方面,目前市场的取费机制不尽合理,难以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也是制约良好市场环境培育的重要因素,比如广受诟病的油价调节机制(国际油价140美元一桶时与现在七八十美元一桶时,成品油售价差不多)、严重滞后于市场的人工工资指导价调节机制等。
15365463263130294110bc1.jpg
4. 运营能力缺,市场待培育
在建筑企业调研PPP的运营问题时,有两种观点较为集中,一种是“我们自己不会去做具体的运营,到时交于社会力量去运营”;另一种观点是“我们自己要做运营的,毕竟从中长期看市场的建设量会降下来,我们企业必须转型持有相应的运营资产”。深入探讨后,你会发现这两种思路都有很大的挑战:
15365463262973d2f919ba5.jpg
委托经营类:可能未来这是大部分实质运营类项目的出路,问题在于大家都想把运营交给社会方,但社会方是谁?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接?交于社会方的运营成本所有者能接受?最近我们也看到一些非工程行业的企业也开始参与PPP业务,比如复星集团参与铁路项目、医院运营等,也许这是个巨大的潜力市场,未来因为市场有需求而培育出大量的优质运营管理类企业。
自己运营类:我们知道国际上做资产运营最好的工程企业之一是法国万喜,它的核心运营资产主要还是集中在收费路、城市停车场及机场等三大类,国内很多大型建筑企业参与的PPP项目类型很多,有市政工程、收费路、学校,甚至监狱和医院等,从施工业务转型为运营本来就极其不易,更何况涉及的业务如此之多、差异如此之大。所以对于矢志转型的建筑企业来说,未来如何选择并聚焦适合自己的运营类资产及培育相应的能力任重而道远。
1536546326324b89bfa082e.jpg
5. 工程质量差,养护成本高
几十年来,大家见惯了豆腐渣工程和短命工程,“拆了建、建了拆”成为常态,我们也经常为“XX速度”、“世纪工程”等竭力欢呼,推高了GDP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有统计显示,对比美国和中国的公路建设,美国在建造阶段投入的成本高,但后续的使用期长且维护成本低;中国则相反,建造时想方设法压低预算,逼得施工方去找变更甚至偷工减料,最后导致使用寿命短、维护成本高。对比分析的结论是,从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来看,中国的造价更高、资源利用效率要低得多。
有过一个统计,2016年全国有收费公路的29个省市,没有一个省市是正现金流的,全部为负。一方面是建造量大、资金投入高;另一方面就是养护、运营成本高企。
6. 资金成本高,收益难保障
截止2017年,过去十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420万亿人民币,若简单按10%的投资收益算的话(当然中间有大量的非经营性投资),每年的收益应该超过40万亿,接近当年GDP的50%,这个比例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最近这几年贷款利率上行、资金成本高企,企业层面投资项目更多的是为了获取工程,获得施工收益,若转型为持有大量资产,目前的市场资产收益水平能否覆盖资金成本都是个未知数。
结束语:以上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冷眼”看到的几个问题,我们也知道,不管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行业,还是小到一个企业、一个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存在各种困难,我们都是在问题中探索前行。同时,我们更应该坚信,在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下,在广大企业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目前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将逐一化解,成为大国崛起、行业升级过程中的一个个小插曲。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