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暖季也是“霾伏期”。对这个话题,河北省两会代表、委员高度关注。
这不,政协委员葛昌秋就带来关于“煤改电”工程的提案。他说,煤改电工程不仅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落实《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的重要行动。“正值取暖期,一定要把民生冷暖真正放在心上。”
供暖与治霾不可分离,一直撕扯。每年供暖一开始,雾霾必“报到”。难道,温暖和呼吸,一定是冲突的吗?
至少从一些地方的治霾实践看,有这样的苗头。
在大气污染治理的压力下,各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要求燃煤锅炉清零、建“禁煤区”等等。
不必否认,“煤改电”、“煤改气”确实是未来发展方向。但在一些地方却“用力过猛”,甚至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在电与气跟不上的情况下,强力推行锅炉清零、全面禁煤,结果只能是老百姓挨冻。
2018年11月,太原市迎泽区康乐片区因严禁用煤、群众无法温暖过冬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通报。2018年12月,河北曲阳一场“燃烧散煤被拘留”的“乌龙”,将当地大气污染治理与供暖矛盾、冲突推到了前台。
这些极端行政行为最后都得以妥善解决,但实事求是地说,也给老百姓带来了一定伤害,影响了政府形象。这显然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治理污染与保温暖,从来都不是割裂、对立关系。
2018年底,河北省委省政府明确表示,要确保群众安全清洁温暖过冬,对于已经实施煤改电、煤改气的,要强化气源和电力保障;对于尚未改电改气的,要加大洁净无烟煤供应力度,实行送煤到户。
这就要求政府要早规划、早谋划,找到环境治理与百姓利益之间的平衡点,不能两者之中选其一。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环境账,既要蓝天白云也要确保供暖,这是政府执政的着力点所在,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查看原文 |
|